千千看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

返回《红楼士子风流》

千千看书网(77kshu.top)

首页 >> 红楼士子风流 () >> 第十章 打脸老先生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,请访问真实地址:http://m.77kshu.top/92613/

第十章 打脸老先生(2/2)

书啊,跑学堂里倒是来睡觉的,这眼里也太目无师长了,看来要是不给他点颜色看看,以后还不在课堂里翻了天。

“你要是能再给我背一首王维的诗,并且将诗的意境给解读出来,这样我就会让你舒舒服服地坐下,要是你解不出意境,而只是在死记硬背,那就给我继续站着听我来讲。”贾代儒此时料定,贾兰只是个爱背书的呆子罢了。

然而,贾代儒的话音刚落,就迅速被打脸了。贾兰嘴角上扬,吟诵起了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:
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

贾兰心里暗自窃喜,前些天他从书柜里翻出了王维和陆游的诗词选集,认真地看了一遍,发现了不少自己前世学过的诗词,索性便认真地整理了一下,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派上用场了。

贾兰注意到,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,老古董平时作威作福惯了,贾兰是时候该代表学生来扬眉吐气一回了。这边却见老古董并不满意,说道:

“别光背啊,说一说,这诗写了什么,意境如何呀?”

贾兰不紧不慢,凭借着之前整理过的记忆,滔滔不绝地说道:

“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。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,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,因而时时怀乡思人,遇到佳节良辰,思念倍加。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,他们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着诗人。诗意反复跳跃,含蓄深沉,既朴素自然,又曲折有致......”

“够了够了!是你小子讲课还是我讲课,给我闭嘴坐下!”贾兰原本还可以继续说下去,却被贾代儒强行打断了。

贾代儒再也不想看贾兰一眼,他恨不得可以找个法子来,让这小子从这个课堂上消失。不管怎样,面子还是要再争回来的,于是接着刚才的诗说道:

“王维这首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诗载于《全唐诗》卷一百二十八。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,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。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。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、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,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。但千百年来,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,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。这种力量,首先来自它的朴质、深厚和高度的概括。”

“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。王维家居蒲州,在华山之东,所以题称‘忆山东兄弟’。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。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,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,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;而且越是繁华热闹,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。”

......

终于到了放学的时间,贾代儒还没有叫下课,却见贾兰在那里带头收拾,时刻准备着起身离开了。或许实际上并非贾兰带头,但在贾代儒看来,贾兰就是那个带头的。

“每人创儿留下来写好给我看了再走,其他人可以带回家写,明天再交给我。”贾代儒故意刁难道,这个老古董心里还是十分介意贾兰刚才的傲慢。

贾兰心想,不就是睡了个觉嘛,至于这么纠缠吗?得了!本公子今天就气得你心服口服!于是,他快速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孟浩然的《春晓》:

“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”

这孟浩然在贾兰的前世里,可是和王维齐名的呀!而这首《春晓》又是关乎睡觉的,如今在这个世界里,就算是贾兰的原创了,老古董,你瞧着吧,本公子睡觉都能睡出诗来!

贾兰把写好的《春晓》恭恭敬敬地交到了贾代儒的眼前,然后看着老古董,很倾城的微微一笑,直到贾代儒看完这首《春晓》涨红了脸,贾兰这才大摇大摆地走出了课堂,心里早已经乐得笑开了花!


状态提示: 第十章 打脸老先生
本章阅读结束,请阅读下一章